mine01
mine01
高雄工務局採用新工法,利用RF偵測模組定位,直接把孔蓋與路面一起吊上來,維修完成後再吊掛復歸原位。
圖/高雄市工務局提供
 

很多到日本旅遊的民眾會發現,人行道處處可見孔蓋(含人孔蓋、手孔蓋),不但與路面齊平,且不少紋路特別,成了街頭一景,馬路反而罕見孔蓋;但台灣剛好相反,孔蓋多在馬路上,且常與路面有高低差。根據統計,全台有超過兩百萬個孔蓋,這幾年不少縣市推動路平專案,交通部與地方政府陸續將孔蓋「下地」,但仍有超過半數地面上的孔蓋,成了馬路地雷。

 

近來極端氣候、暴雨頻仍,除了增加孔蓋濕滑度,在普遍不重視工程品質的文化下,讓孔蓋與路面落差問題益發嚴重,機車族是最大受害者,國賠案件層出不窮。公路總局曾公布委託研究的「道路工程引發國家賠償案件之研究分析」報告,道路管理不良是國賠主因,其中最常見的原因為「路面坑洞」及「人(手)孔蓋之高低差」。

 

 

管線單位多 馬路處處是「雷」

設置孔蓋的管線單位,常見有電力、電信、自來水、瓦斯、汙水下水道、有線電視、寬頻等,如果不下地,各個管線單位的孔蓋爭相「浮出」,導致台灣從北到南、從西到東,馬路處處是「雷」。

 

mine02

全台孔蓋超過兩百萬個 ,雖然這幾年陸續推動下地,但仍有半數以上在路面上,成為機車族及自行車族的地雷。

聯合報資料照片

 

以彰化縣府最近辦理汙水下水道工程為例,縣府水利資源處下水道課長曾凱弘指出,在這共四期的第一期工程,就有881個孔蓋,平均50公尺就有一個,儘管民眾一再反映太多,「但這已經減到最少的了!」

 

台北市過去兩年受理的國賠案,起因於路面、溝蓋破損的事由也占總案件量20%以上。彰化縣警察局統計,彰縣前年發生的機車自摔翻車事故就有1064件,造成三人死亡、858人受傷,一大部分與道路坑洞及孔蓋不平相關。近來暴雨過後,台南高雄路面出現上千個坑洞,讓人赫然發現,原來馬路的孔蓋竟如此多。

 

單車道孔蓋多 騎車像跳探戈

來到東台灣,台東市區全長六公里的馬亨亨自行車道,沿途竟多達186個孔蓋,民眾騎車像跳探戈,也有人因此受傷。台東縣府六年前編列5百至8百萬元整建拉皮,不過記者近日走訪,發現車道孔蓋部分依舊未改善,與路面的接觸凹凹凸凸,騎車顛簸,有騎士甚至直接繞過孔蓋。

 

為什麼台灣孔蓋常與地面出現高低落差,彰化縣府工務處科長林慶濠分析,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孔蓋周邊的柏油強度不足,經過車輛輾壓、震動,容易出現鬆散、破損,必須靠加強施工品質,以及密集巡查。

 

孔蓋不只對機車及自行車騎士造成威脅,2012年五月,林姓菜販駕小貨車載妻子行經屏東市建國路375巷口時,因孔蓋突出,車輛失控衝撞分隔島起火,林傷重不治,林妻多處骨傷和燒傷,法院判決屏東縣府應國賠家屬共約380萬元確定。

 

 

孔蓋太滑 機車騎士「犁田」

孔蓋所以成為馬路地雷,還有一個潛在危機。國內目前並未針對人孔蓋訂防滑係數標準,加上車輛頻繁輾壓、摩擦力降低。去年五月,台中市一位機車騎士,疑因路面不平、孔蓋過滑,「犁田」摔車,連帶撞倒兩位帶著幼童的婦女,造成多人受傷。

 

對此,交通部公路總局表示,目前已在研議修訂孔蓋防滑標準,預計參考標線防滑係數,訂為45至50 BPN,最快年底前報交通部。

 

mine03

馬路掃雷 政府、業者可以怎麼做 資料來源/蔡惠萍整理

 

日本孔蓋 多數設在人行道

台大土木系教授周家蓓是國內道路鋪面工程專家,曾赴日研究孔蓋。她說,日本的孔蓋多設在人行道或樹穴,避免設在馬路上,日本很多自行車道與人行道共用,以標線區隔,他們也會把孔蓋設在人行側。

 

她說,孔蓋移設在人行道,除在人行道較寬敞的台北市較普及外,其他地方所以比較少見,是因早期不重視人行空間,加上不是所有縣市政府都買帳,因很多當地居民幾乎都是騎車或開車,鮮少步行,他們會在乎車道寬不寬,就算有人行道,也會拿來當停車空間。加上重要管線都鋪在車道下,錯綜複雜加上老舊常需維修,造成目前亂象。

 

她說,設在車道的孔蓋如果必要且無法移開,在中央設置防滑係數標準前,她建議管線使用者,應對孔蓋花紋可以提供多少抗滑係數事先測試,以及在車輛輾壓下、磨損到什樣的程度就需重新置換,訂定規範;另外,盡量將孔蓋設在兩車道中心線也就是車道線,也能減少機車族自摔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