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風潮席捲商界之後,自願性碳交易市場就成長至今,但在2023年上半年首次衰退。
碳中和風潮席捲商界之後,自願性碳交易市場就成長至今,但在2023年上半年首次衰退。<圖片來源 / Unsplash>

企業掀起淨零排放與碳中和熱潮,促成自願性碳交易市場(Voluntary carbon market,VCM)蓬勃發展,2021年市場價值已達20億美元。但近期卻有兩篇報告指出,2023年上半年自願性碳市場遭逢七年來首次萎縮,幅度達6%-8%。對想靠碳交易換取氣候調適資金的開發中國家來說,這可能不是好消息。

碳交易市場2023年上半首現衰退 雀巢等大牌放棄投入

淨零碳排目標已成全球趨勢。不過,企業經營難免會產生二氧化碳。購買碳抵換額度(Carbon offset credit),亦即購買別人減碳的成果,來抵銷自身的碳排,成了企業碳中和的一種方法。促成碳額度買賣的自願性碳市場因應而生。

《路透社》報導,自願性碳交易市場成長迅速,2021年市場價值已達20億美元。殼牌(Shell)跟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在今年初預測,2030年該市場的價值可望增至100~400億美元。

但近期自願性碳市場卻出現逆風。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報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碳抵換額度需求已下滑6%。顧問公司Ecosystem Marketplace的文件也顯示同期下滑的趨勢,幅度達到8%。

非營利組織森林趨勢(Forest Trends)的「生態系市場」(Ecosystem Marketplace)倡議表示,數個碳抵換計畫被踢爆減碳不實,讓購買額度的企業蒙上惡名,部分企業因此重新檢討碳中和策略。

義大利時尚品牌古馳(Gucci)今年低調將網站上要達成碳中和的聲明撤下。食品大廠雀巢(Nestle)也取消了旗下KitKat餅乾等產品的碳中和聲明,改由供應鏈減碳做起。

《Net Zero Investor》報導,據傳瑞士公司「南極」(South Pole)的碳抵換額度品質有問題,古馳已停止與該公司的合作,但官方並未證實這項消息。古馳僅表示,正在重新評估公司的氣候策略和承諾,務求創造最大的整體效益。

 

有關碳權的負面研究,引發企業的擔憂,使得企業決定暫停購買。<圖片來源 / Unsplash>
有關碳權的負面研究,引發企業的擔憂,使得企業決定暫停購買。<圖片來源 / Unsplash>

 

碳抵換品質疑慮令企業卻步 或將衝擊發展中國家

自願性碳交易市場萎縮,首當其衝的可能是發展中國家。

2023年6月肯亞啟動全球最大自願碳交易市場,以爭取到更多氣候變遷減緩計畫的資金。肯亞在去年經歷了嚴重乾旱,動物死傷金額超過6億美元。肯亞投資貿易工業部(Ministry of Investment, Trade and Industry)指出,這個事件顯示全球急須減緩氣候變遷災害的方案。

9月非洲才舉辦第一次的非洲氣候峰會(African Climate Summit),並於會中獲得大筆碳交易承諾。但《Net Zero Investor》指出,這兩份報告在與會代表間流傳,讓碳市場前景蒙上陰影。

生態系市場的執行董事唐諾弗里歐(Stephen Donofrio)指出,良莠不齊的碳抵換計畫使得企業縮手觀望,他們正等待更明確的指引,才知道該如何下手買碳抵換額度。

早在2023年初,生態系市場就已預測,2023年自願性碳交易市場可能會萎縮,並分析了各種因素。他們呼籲透明公開的規則,確保碳抵換額度的品質,才能讓社會重拾對碳市場的信心。

 

 

 

參考資料

 

 

全文引用自:https://e-info.org.tw/node/237679
作者:2023-10-02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謝明珊 編譯;許祖菱 審校


你可能還會有興趣的文章:

配合「低碳建築評估手册」113年實施 2場相關活動開跑!

引入碳權交易 學者:減碳需有「外加性」

全新綠能建築範例:芬蘭碳中和磚造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