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勁錩企業有限公司

 

「才不要和那些土木系的男生交朋友,他們土死了!」

 

土木、土木,既土又木。當年土木系的學生往往因缺乏美學與人文素養,不易交到女朋友。

 

「土木工程師是大地殺手,停止一切水泥建設,回歸自然與生態!」

 

如今政府機構與民間環保團體均以生態為時尚,學有專長、但只知苦幹實幹的土木工程師,卻擔心飯碗也不保了!

 

傳統的土木工程教育,都以力學為主體,工程力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土壤力學、岩石力學、結構力學、連體力學……唸不完的力學,養成工程師一切均以安全係數為設計依歸,對於安全係數以外的環境、生態與景觀等問題則甚為忽略,更遑論美學的訓練。

 

大地工程師曾自許為地球的雕刻師。然而,過度開發引起的後遺症,在近年來接二連三的邊坡破壞、土石流與河川氾濫中,令人對大地工程的研究與實際成效產生疑慮。此外,也不得不提出下列課題:純粹以經濟取向、力學穩定為唯一考量的規劃設計,是否須要改弦易轍?力學與美學可否結合?生物穩定技術如何應用於邊坡工程?其成效如何?

 

最近公共工程委員會等機構,大力倡導「生態工法」,頗引起工程界正反兩面的熱烈討論。姑不論生態工法能否解決所有國土保育防災的問題,但傳統土木工程師(當然也包括大地工程師)用了太多的水泥,較缺乏對於環境、生態、景觀之認知,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前交大工學院盛慶琜院長,在二十餘年前提倡「實而又華」與「通而後專」這兩個概念。過去國內的土木工程建設,厚實有餘,美感不足。君不見公路兩側的邊坡,格框連連,水泥森林不絕,生態破壞,環境汙染。過去或因財力拮据,或因資訊不足,尚情有可原。如今觀念丕變,生態、景觀大受重視,工程會正在研擬的公共工程規劃設計服務廠商評選作業草案中,亦要求工程顧問團隊須有人文、藝術人才的加入。因此,土木工程師能否擴大領域,充實人文藝術修養,才是當務之急。

 

對一個土木工程師而言,他應當先成為「人」,然後才是「工程師」,此為「通而後專」之第一義。真正的通才教育,應該是在土木工程之外,旁觸文學、哲學、美學、生態、環境等學問,否則難免遭「有專業知識,卻沒有有常識」之譏。

 

大地工程應在規劃設計之初,即加入景觀之考量,而非在完工後發現實在太難看,而再進行「替豬擦胭脂」的工作。

 

我輩工程師應認同一個生態理念:大地工程本身不是目標,只是手段,其目標在於維護生命安全與提高生活品質,故工程之設計,應有景觀保護與環境永續經營的觀念。否則我們只配稱「工程匠」,而非「工程師」!

 

本期「大地工程與環境、生態與景觀」的適時推出,恰可縮短了大地工程師與環境、生態與景觀間的距離。編者在邀稿時刻意以較為實務的工法與案例,說明地工如何與環境、生態與景觀配合。

 

實兒又華,通而後專
由技入道,技以載道

願以此與讀者先進共勉。

 

 

 

本文出自於:兄弟行、《地工技術》
作者:周南山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