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四豐潭段第 C714 標豐原連絡道工程(豐原大道至祥和路)已完工。
國四豐潭段第 C714 標豐原連絡道工程(豐原大道至祥和路)已完工。< 圖/高公局提供 >

國道四號豐潭段預計明年完工,林佳龍今天(1/31)表示,工程如期進行,國道四號豐潭段最困難的3個隧道已打通,潭子交流道的潭子和豐原連絡道,超前部署已做好規劃,豐原連絡道已完工,未來上下交流道和匝道車輛,可快速便捷連結,這次設計參考各方意見,包括大跨距跨越旱溪的弦月形斜張橋, 將成新的地標,他說此工程面對很複雜環境,包括斷層,高低差和複雜交通路網,應是高、快速道路上最複雜,施工最困難的一條路。

國四豐潭段第 C714 標豐原連絡道工程(豐原大道至祥和路)已完工,交通部林佳龍部長今天(1/31)早上視察豐原連絡道工程,此連絡道春節前將移交台中市政府擇期開放通車,立委楊瓊瓔、莊競程、台中市議周永鴻和地方人士到場。

林佳龍今天表示,交通部團隊對此工程計畫歷經20年,中間有很多變化,為了找路,最後選擇此路線,他說國道四道台中環線豐潭段,應是台灣的高快速道路上最複雜,施工最困難的一條路。

林佳龍說,除了有斷層,隧道,地形變化大,從丘陵到平原,此標案落差就高達57公尺高坡度,主線高架道路、環道、連絡道和匝道,要經過斷層帶,高低差大,人口很多,要找到路就很不簡單,施工單位的工法和用的材料,都有突破,也考慮未來如果發生地震,搶修方便,有空間可施工,納入設計,這點難能可貴,因為橋梁道路做的再好,一旦地震垮了就很麻煩,此工程考慮到錯動時的高低和左右空間差都納入設計,值得未來工程參考。

林佳龍表示,他當台中市長時曾提出「三環三連」交通,內環、中環和外環,三連是立體化,高快速道路連結,台74號、國道與61線立體化連結,國道一號接74號正施工中,預計2023年完工;今天看的國道四號豐潭段,是連結74號快速道路,他說交通立體化後多了路廊,有高架的高快速道路,地方連絡道一定要做好,10年前地方就建議,國道四號下交流道要有豐原和潭子連絡道,今天完工的連絡道就是超前部署。

主線潭子高架橋全長2295公尺,潭子連絡道1194公尺,二端分別銜接豐興路和福林路,豐原連絡道2230公尺,二端接豐原大道和仁愛路。

高公局表示,此標案使用高強度鋼板橋梁,是國內首案採用高強度鋼板的大跨距橋梁設計,以大跨距穿越三義支斷層與三義斷層;另有二座跨越旱溪的河川橋,豐原聯絡道橋的斜張橋,外型似弘月意像的斜張橋。

因交流道位於山區丘陵地,無適當地區道路可供聯繫高速公路,因此,此計畫中增設豐原連絡道及潭子連絡道,供豐原及潭子地區民眾可快速便捷的進出高速公路,並與當地主要幹道連結構成完整的地區路網,提升交通服務水準。

豐原連絡道路線起自豐原市豐原大道2段586號旁,利用八寶圳灌溉渠道加蓋供作路幅,往南銜接並拓寬既有旱溪西路,並以豐原聯絡道景觀橋跨越旱溪後,沿國道4號高架橋下南行至潭子區仁愛路,採雙向4車道設計,將可提供豐原南區民眾快速銜接潭子交流道,其中今天完工的豐原大道至祥和路段長約 900 公尺。

C714 標豐原連絡道跨旱溪之景觀橋採用弦月意象單塔不對稱斜張橋設計,全長138公尺、採單跨不落墩方式跨越旱溪,為保留旱溪河川公地既有生態盡一分心力;未來完工後之橋梁除造型優美、也是潭子地區之嶄新景觀地標外,橋上及橋台兩側並預先設置人行道及自行車道,以銜接旱溪兩側既有通道,型塑更為悠閒與親民之河濱生活休憩空間。

國道 4 號台中環線豐原潭子段計畫目前施工進度約81.42%,全線預計明年年底完工通車,未來可提供豐原及潭子地區民眾快速便捷的銜接高速公路,由國道4號從大山城銜接台74線,將可節省約20分鐘的路程。

國四豐潭段第 C714 標有斜張橋設計,此為完工示意圖。
國四豐潭段第 C714 標有斜張橋設計,此為完工示意圖。< 圖/高公局提供 >
國四豐潭段第 C714 標豐原連絡道工程(豐原大道至祥和路)已完工。
國四豐潭段第 C714 標豐原連絡道工程(豐原大道至祥和路)已完工。< 聯合報 記者游振昇/攝影 >
國四豐潭段第 C714 標豐原連絡道工程(豐原大道至祥和路)已完工,交通部長林佳龍1/31到場視察。
國四豐潭段第 C714 標豐原連絡道工程(豐原大道至祥和路)已完工,交通部長林佳龍1/31到場視察。< 聯合報 記者游振昇/攝影 >
國四豐潭段第 C714 標豐原連絡道工程(豐原大道至祥和路)已完工。
國四豐潭段第 C714 標豐原連絡道工程(豐原大道至祥和路)已完工。< 聯合報 記者游振昇/攝影 >

 

 

全文引用自:https://udn.com/news/story/7325/5219500
作者:2021-01-31 聯合報 記者游振昇/台中即時報導


你可能還會有興趣的文章:

做了那麼久的工程,你知道女兒牆的由來嗎?

2021年 新制上路 !包括爐碴(石)檢測、樓板噪音、綠建築設計等

融入樹根交錯盤旋概念的 巨型公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