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隆市中船路112巷原本畫設「標線型人行道」,標示人、車分道,但因雙向車道不寬,民眾走在綠底人行道,常被行進偏移逼近的汽車嚇到,要求比照台北市,增設護欄阻隔。市府勘查道路現況後,除了設置護欄,更進一步鋪設實體人行道,讓民眾走得更安心。
台灣近年招致「行人地獄」的罵名,各地政府更加重視交通設計。部分路段考量路幅有線,難以設置實體人行道,只能在路旁畫設綠底的標線型人行道,加強維持行人動線連續性。
台北市交通局近期也評估,在較容易發生人車爭道的標線型人行道增設護欄、車阻,加強分隔人、車通行空間,但因也可能造成輪椅族、嬰兒車通行障礙,也此施作前要與在地民眾溝通,今年預計增設4公里。
中船路112巷是三沙灣民眾,經由中正路進出社區的要道,加上當地有不少美食商店,也有不少民眾造訪。112巷是雙向各1線道路,過去無人行道,常出線人車爭道亂象,市府後來畫設標線型人行道,區隔人車通行空間。
基隆市議員呂美玲說,汽機車駕駛人可能為了閃避對向來車,突然朝人行道偏移,讓市府畫設人行道,保障行人權益的美意打了折扣,因此促請市府比照台北市,增設護欄阻隔,讓汽機車會車時減速禮讓,而不是駛入人行道。
基市府工務處長簡翊哲表示,中船路112巷是基隆第1條實體欄杆阻隔人行道,長度約80公尺,搭配人手孔蓋降埋及路面全面重鋪,已在日前完成,並持續進行全市人行環境總盤點及規畫,執行人行道「斷點串聯、還路於民」目標。
全文引用自:https://reurl.cc/ek6YOQ
作者:2025-07-21 聯合報 記者 邱瑞杰/基隆即時報導
你可能還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