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LINE:@jdx8494u 廣告專線(04)2358-8206 service@888civil.com
/免費刊登廠商黃頁/
新聞 趨勢分享 木材也能蓋大樓,發現「弱」...

木材也能蓋大樓,發現「弱」美好的日本 木造建築

1818
0
在日本木造建築很常見<圖片來源:商周>

木材也能蓋大樓,發現「弱」美好的日本 木造建築 

《創新拿鐵 撰文者 戴羽》
木材向來都是日本設計師愛用的建築材料,在 2010 年,日本政府更實施了「公共建築物木材利用促進法」,規定三樓以下的公共建築必須以木材建造。這個政策不但掀起 木造建築 的復興潮流,也讓日本的建築大師們,紛紛向世人們展示他們使用木材的技巧。
 

▍創新點:木材也能夠建大樓,而且經過特殊處理的木材,在火災時甚至比鋼材更穩定。

 

1.用木材蓋 70 層的大樓,同時也兼顧環保和山林活化

日本住友林業由創辦人住友政友創立於 1691 年。住友林業原本是經營木材相關行業,但是,經過 300 多年的經營,公司開始跨足環境美化、房產、建築等不同行業。而住友林業的經營理念是:「利用樹木,通過開展有關家居生活的各種服務,為實現富足社會做出貢獻」。

2018 年,住友林業提出了一個名為「W350」的計畫,打算在東京市中心蓋一座全世界最高的木製建築物。這棟木製大樓會有70樓,共350公尺高,預計內部會結合商場、飯店、辦公室及住宅。大樓為了配合住友林業成立350年的慶典,因此預計會在2041年完成。

會提出這樣的計畫,除了要紀念公司的350週年,也因為住友林業發現日本的森林都到了需要透過伐木,活化造林的時候了。畢竟森林成長到了一定的地步,樹木之間會變得太擁擠,導致過度競爭。如果不進行有規劃的砍伐,很可能會減弱一些樹木的生長,甚至導致樹木死亡。

但是,由於木材的需求不大,所以沒有人願意花錢去做這件事。於是,住友林業希望透過這個計畫,讓人們再次看到木製建築物的優點,進而擴大木材需求,並在砍伐區種植幼苗來活化山林,振興日本林業。

由於日本是一個地震頻繁的國家,因此,W350將會採用90%的木材和10%的鋼鐵為材料,在推廣木材的使用同時也顧及到建築本身的安全性。住友林業表示,W350 將採用「斜撐管束結構」,即是在牆面採用木材與鋼筋混合建成的對角支撐結構,確保大樓不會被地震或颱風影響。

除此之外,為了解決木製建築物最大的疑慮:火災,住友林業在建造 W350 時會採用加工過的「直交積層材」(簡稱:CLT)取代一般木材。CLT是將多層木板以特殊的方式堆疊起來之後黏合、加工的木製品,它擁有非常好的隔熱、防火功能,而且在遭遇高溫時,甚至比鋼材更能維持結構的穩定。

雖然打造木製建築會比使用混凝土的成本高出許多,但是,木製建築物好處在於它能夠減低碳排放量。根據研究,40層樓高的木製建築相比混凝土建築能減少75%以上的碳排放。這是因為木材會將碳儲存起來,而混凝土則會不斷的排出碳。因此,這完全符合住友林業想要讓城市建築設計能更環保的願望。

為了實現他們的願景,住友林業已經準備好要花費6000億日圓(約台幣1630億)去建造 W350,但是,他們希望隨著木材建設技術的進步,可以讓成本變得更低。

目前世界最高的木製建築是加拿大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的學生宿舍,但這棟宿舍的高度僅 53 公尺。因此,如果 W350 未來能順利完工,它不但將木製建築帶到另一個全新的境界,也為東京帶來一棟具有綠意的建築物,讓人與大自然變得更親近。

2. 「木材」讓場館融入環境,2020 年東京奧運主場館將用木材打造

除了 W350,2020 年東京奧運主場館「新國立競技場」,也將同樣採用木材建造,讓遊客們感受到滿滿的日式風情。

「新國立競技場」原址是曾經承辦 1964 年東京奧運的「霞丘田徑場」。在 2012 年,日本舉辦國際競圖大賽,最後由英國知名設計師札哈.哈蒂的設計勝出。但是,日本民眾覺得札哈.哈蒂前衛的設計風格,讓這棟主場館和當地的環境顯得格格不入。很多日本知名設計師也對這個場館的設計有意見,例如磯崎新就批評它像是「一隻等待日本沉沒時把握機會逃生的烏龜」。

而且,和札哈.哈蒂一樣贏得「普利茲克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又稱為「建築界的諾貝爾獎」,表揚最出色的建築、設計師) 的日本建築大師槇文彦更發起研討會,率領其他日本著名設計師,一起反對採用這個設計。

除此之外,札哈.哈蒂的設計因為使用了特殊材料,在日本建築材料成本高漲的情況下,預算由原本的 1300 億日元(約新台幣 354 億台幣)持續飆升到接近 2520 億日元(約新台幣 688 億)。因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 2015 年 7 月 17 日時表示,奧運是日本人民的盛會,因以人民的意見為優先考量。在經過審慎評估後,他決定將之前的計畫作廢,一切「重新調整」。

札哈.哈蒂聽到這個決定後,就回應說:「這只是因為日本人不希望外國人來建他們的國家體育場!」

2015 年 12 月,新的設計總算確定下來了,日本設計師隈研吾提出用「生命之樹」為主題的設計,成功的擊敗了伊東豊雄 。

(圖片擷取:archdaily)
(圖片擷取:archdaily)

隈研吾採用了大量的木材以突顯日本的傳統設計,他在外牆選擇使用用杉木,而屋頂的支撐結構使用了日本落葉松這兩種日本當地木材,不但容易取得,也避免從外國運送木材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建造場館所需要的木材,將會來自日本各縣,而且加工也將由當地的小型加工廠處理,以表示全日本對奧運的參與。

隈研吾還刻意的將場館的整體高度降低到 50 公尺以下,比原本的設計低了 20 公尺,以減少對整體環境及視野的壓迫感。因為隈研吾希望這座場館能融入附近明治神宮外苑那片巨樹參天、蔥綠蒼翠的綠林之中,所以他決定要放棄建造巨大地標建築的想法。另外,隈研吾在場館每一層的邊緣都種植了植物,凸顯日本對生態環境的重視,也讓整體建築物更加「融入」四周的環境。

「新國立競技場」有三層看台、大約八萬個座位,除了能夠展現日本質素的特色,工程總費用為 1490 億日圓(約新台幣 407 億),比札哈.哈蒂的設計便宜了 1030 億日圓(約新台幣 281 億)。

根據隈研吾表示,他對場館設計最驕傲兩的件事,一是場館沒有加裝任何冷氣,另外就是擁有讓民眾可以親近的空間與散步的步道。隈研吾認為,建築不只是鋼筋水泥,更希望能夠凸顯自然之美。因此,不用冷氣是為了照顧環境,而步道就是讓東京市民在奧運結束後,仍能有效的使用這空間,享受大自然。

 

3.不盲目的接受大師的觀點,找尋能兼顧環境、需求、文化的建築

其實,隈研吾會投入建築設計,和奧運也有很大的關係。隈研吾在10歲時,他父親帶他去參觀丹下健三為東京奧運所設計的國立代代木競技場。隈研吾看著場館內從高高天窗照射進來的光線,映照出一片崇高莊嚴的景象,令他非常著迷。在那一刻,隈研吾就下定決心要成為建築設計師。

(圖片來源:wikimedia)
(圖片來源:wikimedia)

雖然隈研吾會成為設計師是因為丹下健三,但是,他們兩位的設計風格卻有很大的差異。1970 年,隈研吾16歲時,世界博覽會在日本大阪舉行,而博覽會的會場正是由丹下健三所設計的。為了展示日本的進步,丹下健三採用了很多未來、先進的元素,但是,對隈研吾來說,這些設計沒有兼顧到環境以及使用者的需求。

1977 年,隈研吾大學畢業,進入了研究所,加入了當時非常有名的設計師原廣司門下。在那段期間,原廣司帶領了隈研吾和一班學生到薩赫耳住了兩個月,紀錄當地遊牧民族村落內的建築物。他們那種暫時性、低調簡單的住處,激發隈研吾思考出更適合他自己的設計風格。

1985 年,隈研吾前往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擔任一年的研究員,同時也目睹了美國「後現代化設計」到達高峰。隈研吾拜訪了多位美國「後現代化設計」大師,但他對這些設計方法並不認同。因此,他在回到日本後,發表了一本名為「再見,後現代」(グッドバイ・ポストモダン)的書。隈研吾不認為美國的後現代設計能夠長久,因為這一切都是因為當時美國的泡沫經濟。

一年後,隈研吾回到日本開設建築設計事務所,開始在東京接一些小案子,同時在思考如何在「後現代化設計」之外,找到能夠讓人們更靠近大自然,同時也能夠顧及到環境保護,以及日本文化傳承的設計風格。

不久後,隈研吾接到他人生的第一個大案子「M2」(馬自達汽車展銷店)。他出乎意料的運用了他不認同的「後現代化設計」來建造這棟大樓,將「M2」設計成看起來像是用玻璃帷幕包覆的箱子,而且還有外掛式電梯。隈研吾這樣做,不是因為他講一套;做一套,而是他希望用「M2」來演繹東京的混亂,和後現代建築的批判。但可惜的是,他的諷刺並未引起大部分人的注意,並且飽受批評。

(圖片來源:flickr)
(圖片來源:flickr)

 

4. 負評與受傷,讓隈研吾領悟出「負建築」的理念

在「M2」計畫落成的同時,日本的經濟泡沫破裂,加上「M2」計畫的負評,讓隈研吾在東京完全接不到案子。而且,更雪上加霜的是,隈研吾受傷了!

在某個晚上,當隈研吾在工作時,電話響起。他伸出左手接電話的同時,用右手扶著玻璃桌保持平衡。忽然,玻璃桌裂成兩半,隈研吾的右手被割傷,手腕處的傷口隱約露出白骨。救護車緊急將隈研吾送入醫院,進行了4小時的手術。雖然動脈沒有割斷,但是,他右手的手筋與神經卻已經斷裂。

右手是隈研吾用來繪圖的手,但是,就算之後在經歷了6小時,由當時日本權威外科醫師操刀的手術,他的右手還是無法恢復到過去的靈活度。隈研吾藉著這次的受傷,開始逆向思考,了解到以前能夠依賴右手隨意繪出各種圖形與創意,耽溺於自己能主導建築的一切。不方便的右手,讓隈研吾從過往的主動、聰明、迅速,「變身」成為對外在環境的一個被動、緩慢卻從容的存在,開始學會集中精神、側耳傾聽建築場所發出的聲音,靜靜的等待著構思中的空間出現。

由於在東京沒有事做,一天,當隈研吾有一位住在日本四國島,檮原町的同行友人請他協助處理一家老舊木製劇院的保護相關問題時,隈研吾就馬上答應了。在這段期間,隈研吾同時也認識了檮原町的町長,而町長也因此要求隈研吾為檮原町設計一家旅館。

(圖片擷取:www.town.yusuhara.kochi.jp)
(圖片擷取:www.town.yusuhara.kochi.jp)

結果,隈研吾因此愛上了檮原町,在這裡設計了四棟以當地木材為主要建築材料的建築物。由 1996 年完工的「雲之上」旅館、 2006 年完工的「檮原町綜合廳舍」(當地公務員辦公處)、以及 2010 年的「雲之上別館 Marche Yusuhara」(蔬果市場加旅館)和連結「雲之上」旅館與溫泉的橋梁美術館,「雲之上藝廊」。

隈研吾利用設計這些建築物的機會,逐步的發展出自己的風格。他開始熟悉如何使用木材、泥磚、竹子、石板、紙、玻璃等天然建材,打造出充滿了日式風格與東方禪意的建築物。2004 年,隈研吾將他的心得寫成一本名為《負建築》的書,提倡建築不應該在自然環境中顯得突出,反而應退居後端、突顯自然環境的美好。

而我們也可以從「新國立競技場」的設計中,看到滿滿的隈研吾「負建築」理念。

 

5.藤本壯介的「弱建築」,要將自然環境和人造環境結合

除了隈研吾以外,日本還有許多善於使用木材的設計師,而其中一位年輕的大師就是藤本壯介 。1971年出生於日本北海道的藤本壯介,畢業於東京大學,在 2000年創立藤本壯介建築設計事務所。

隈研吾提出的建築理念為「負建築」,而藤本壯介則在 2010 年出版了《建築誕生的時候》,提出「弱建築」的概念。藤本壯介認為設計師不應該「將建築的功能強加於人身上」,而是透過「弱化建築功能」,突顯使用者與空間的互動性。藤本壯介覺得,設計師只是串起人與空間關係的推手。

藤本壯介有這樣的概念,是因為他深受愛因斯坦看待空間存在的方式影響,因此,決定要讓建築是為了創造更豐富的生活空間而存在。所以,藤本壯介認為讓自然環境和人造環境關係融合,才能夠打造出「更豐富的生活空間」。因此,藤本壯介非常善於運用原木為建築素材。例如,在設計「武藏野美術大學圖書館」時,藤本壯介久就使用木頭做成的書櫃當成圖書館的內外牆,實現「書櫃就是圖書館」。

在「Final Wooden House」中,藤本壯介就使用了木材與玻璃,打造出隱藏在大自然中,類似「疊疊樂」的小木屋。而木屋中不同高度的原木,就能夠隨著使用者的喜好,當成是椅子或是桌子。

(圖片擷取:archdaily)
(圖片擷取:archdaily)

 

而在今年(2018 年),藤本壯介更在法國競圖中勝出,贏得了在巴黎的 Rosny-sous-Bois 社區中建造名為「Vertical Village」的多功能建築物。「Vertical Village」將完全以木材建造,樓高 17 層。「Vertical Village」裡面將有居住空間、辦公室間、以及公共娛樂空間。

除了完全運用木材建造,藤本壯介也在「Vertical Village」加設了多個綠化區域,讓居民在建築內,也能夠接觸到大自然,完全的展現了他希望的;自然環境和人造環境融合的「弱建築」的概念。

(圖片擷取:dezeen)
(圖片擷取:dezeen)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大家會希望能夠住在木製的房子中嗎?或許我們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時,也應該學習這些日本設計師,同時思考如何能夠更接近與愛護自然環境。

 

 

 

全文引用自:https://startuplatte.com/2018/11/04/kengo-kuma-wooden-building/

作者:戴羽


你一定也會喜歡以下文章:

磨石子:細石和汗水打磨出的台式建築魔法

宛如地下神殿 世界最大排水系統「首都圏外郭放水路」

舊大樓整修成「被動房」 節能40% 德國十年前做到了

營建服務
瀏覽器建議使用Chrome與FireFox以獲得最佳體驗
合創科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由海洋互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維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