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101為全球10大超高建築中,首座取得LEED與WELL雙白金認證。
台北101為全球10大超高建築中,首座取得LEED與WELL雙白金認證。<圖/台北101提供>

台灣地標台北101再創永續經營新紀錄,以史上最高分獲WELL健康建築白金級認證,也是全球10大超高建築中,首座取得LEED與WELL雙白金認證,成為全球最高健康綠建築,可說是永續經營典範的台灣之光。

台北101自2011年首度取得LEED認證以來,在ESG領域持續努力,從綠建築精進優化,共三度取得LEED認證,這次再以史上最高分獲得國際健康建築研究院(IWBI)頒發的白金級WELL健康建築認證,當中在「空氣」、「水」、「創新概念」類別皆獲得滿分,「社區」獲得近滿分,最終以102.5分的高分取得認證,遠超過白金級認證所需的80分,也創下目前全球WELL v2 Core認證中最高分的紀錄,成功的以貫徹永續策略鞏固了台北101在全球超高大樓中的領頭地位。

台北101大樓事業處營運長劉家豪表示,以目前外商商辦的承租政策,有獲得LEED認證的商辦已是基本標配,全球大疫後,企業政策更重視員工健康與關懷,因此,各大商辦也積極欲取得WELL健康建築認證,報名、檢驗數量正處於大塞車的狀態。現在,台北101不僅以史上最高分獲WELL健康建築白金級認證,更是全球10大超高建築中,首座取得LEED與WELL雙白金認證的商辦,讓台北101在商辦市場競爭中,更處於優勢領先地位。

以目前信義區商辦平均每坪租金為3,200元,台北101商辦平均租金為4千多元,更在去年創下每坪租金超過5千元的成交案例,近五年來台北101大樓維持在96%出租率,已是滿租狀態。隨著拿下LEED與WELL雙白金認證後,台北101競爭優勢再升格,未來在租金談判上也更具有溢價優勢。

什麼是WELL健康建築?

WELL是國際WELL健康建築標準的簡稱,WELL的管理方為美國公益性企業國際WELL建築研究院(International WELL Building Institute,簡稱IWBI)。WELL專注於健康建築的設計、營運與管理措施,並對建築的健康性能進行評估和認證,通過室內環境來提升人體健康與福祉的建築認證標準。2014年10月正式發布WELL v1版,2020年推出WELL v2,評估項目也擴大延伸至十一項類別。

台北101取得的是WELL健康建築標準最新版—WELL v2 Core白金級健康建築認證,這套衡量健康建築的認證體系,以十大健康概念為核心,包括空氣、水、營養、光、聲環境、熱舒適、運動、材料、精神與社區,另加上創新共十一項類別。評分標準,共分成銅級、銀級、金級、白金級四個認證等級。台北101取得的白金級認證,正是最高等級級別。

台北101在永續經營做了哪些事?

●2020年,台北101藉由停車場照明燈具汰換,取得全台首例「微型碳權」,與台北市政府合作,獲得10年期2,718公噸的碳權額度,目前將要把大樓辦公室內既有燈具約1萬8千盞更換為LED,節電率可達50%,預估10年共可獲得碳權約6,700公噸。

●2020年,商辦綠電應用模式尚未成形之時,台北101即成為台灣商辦大樓的「再生能源憑證單一電號多用戶交易示範計畫」(又稱單一電號多用戶1.0版本) 首例,與租戶「台灣萊雅」合作,成功示範了無獨立電表企業也能購買綠電的解決方案,建立了台灣第一個「商辦綠電」模式。

●台北101積極主動與經濟部標檢局溝通1.0版本的限制與痛點,進而催生了在2022年推出的「綠色租賃方案」2.0升級版本,讓台灣的商辦大樓現在皆能以「團購綠電」的方式統一向售電業者採購綠電再轉供給租戶。

●台北101現已透過2.0版本的模式,轉供綠電予證交所等租戶,為台灣首創提供1.0及2.0雙重綠電供應模式的頂級商辦大樓,預計今年綠電總使用量將達到約570萬度。

●除了商辦,未來台北101停車場的電動車充電樁以及舉辦活動的電力使用均可由綠電轉供,讓消費者享受服務的同時,也能為節能減碳盡一份心力。今年,在綠電相關配套皆已到位的情況下,台北101正式開啟了綠電元年,並朝向2045年淨零路徑邁進,預計2035年再生能源使用達40%。

台北101為目前台灣唯一LEED+WELL雙白金認證商辦。<圖/台北101提供>
台北101為目前台灣唯一LEED+WELL雙白金認證商辦。< 圖/台北101提供 >
台北101以史上最高分獲WELL健康建築白金級認證。<圖/台北101提供>
台北101以史上最高分獲WELL健康建築白金級認證。<圖/台北101提供>

 

 

 

 

全文引用自: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324363
作者:2023-07-25 聯合報/ 記者江佩君/即時報導


你可能還會有興趣的文章:

聚焦ESG!首屆營建產業年會 8/20共創新商機

建築行業需以身作則 朝低碳及零碳前進

不一樣的建築視野 你所不知的耐震輕鋼構綠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