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出處/NEC 公式サイト(Press Release)>

日本的道路橋梁有5年1次定檢義務。然而全國共有72萬座橋梁需定檢,執行人員不足。NEC使用衛星測得的位移數據、配合獨立AI預測做出橋的位移模型。檢測出過去難以點檢的「異常變形量」,以發現可能引發橋梁崩塌的重大損傷。

日本電子與資訊科技公司NEC,6日發表開發出一種透過人造衛星的合成孔徑雷達(SAR,syntheticapertureradar)、使用遙測配合人工智慧(AI)技術,找出橋梁微小異常的技術。該技術能夠以mm為單位,檢測出過去難以點檢的「異常變形量」,以發現可能引發橋梁崩塌的重大損傷。

NEC表示,該技術使用衛星測得的位移數據、配合讓獨立的AI學習橋的構造與氣溫變化等資訊,做出橋的位移預測模型。透過該模型,只要在點檢期間分析從衛星遙測取得的位移數據,就能發現可能引起重大事故的異常變形量(異常なたわみ)。

目前,日本對於經年劣化的道路橋梁等結構工程,有5年1次的定檢義務。然而日本全國共有72萬座需要點檢的橋梁,可執行作業的專業人員不足,亟須開發更高效率化的方法、或替代性的新技術。

本技術由於是結合衛星遙測與AI科技,不但可以一次針對複數的橋梁偵測到目視無法發現的異常變形量,對於難以靠近目視確認的河面、跨海、山谷等橋梁也能提高點檢效率。而且由於能用遠端確認,因此在規定的定期點檢之外,也能持續針對已有風險的橋梁優先點檢。

橋梁點檢的困難之處,在於橋梁原本就會受到結構與溫度等因素的影響而變化,因此很難設定判斷異常與否的閾値(Threshold)。而本技術已先使用衛星資料與NEC獨立開發AI做出位移模型、可以知道「正常的狀態」為何,只要實際發生的位移與預測大幅不同,就可視作異常變形量。

NEC以這套模型對照2021年10月崩塌的和歌山縣紀之川「六十谷水管橋」案例,確認從崩塌兩年前起的一系列衛星照片。結果發現跟其他跨距比起來,崩塌處的跨距從崩塌1年前開始,就持續觀測到可視為崩塌前兆的1.5倍大位移,由此得知橋梁最後會崩塌。

NEC目標在2025年可以將這套技術產品化,推動包含橋梁等結構工程基礎設施管理的數位轉型。

 

 

 

全文引用自: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8213-nec-sar-ai-bridge
作者:2022-07-08 INSIDE 湯皓茹 核稿編輯/Mia


你可能還會有興趣的文章:

第一座3D列印橋樑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正式啟用

面對天然挑戰 橋樑結構設計與安全維護(上)

英國將迪士尼知名角色化身交通標誌 助於教導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