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黃花
台灣常見的行道樹阿勃勒,非台灣原生種。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阿勃勒黃花開得燦爛,小葉欖仁樹細密葉海美麗,但這些常見的植物,卻都非台灣原生種。景觀設計人士表示,台灣 公共工程 相關手冊所列植物種類有限,設計師若想用手冊沒列的原生種,審查時擔心被說圖利特定苗圃或有維護管理問題,往往被否決,等於「國家公共工程親手判台灣原生種死刑」。

曾在英工作多年的景觀建築師吳書原說,先進國家現在公共植栽都重視原生種,台灣植物加上外來種共萬種,但內政部營建署的「建築基地綠化設計技術規範」僅列397種,財團法人台灣營建研究院的「國家公共工程植栽手冊」也只列1000多種,同由營建研究院出的「營建物價」更僅列98種,綠建築手冊、台北市新建建築物綠化實施規則等,列的植栽也很有限,原生種更少。

他表示,不少單位審查景觀設計時會依這些手冊,沒列在上面的植物,會被問為何要用「沒看過的植物」。像他設計台北市交八公園(三井廣場)時,想用台灣原生種或本土培育品種狼尾草、金絲草、白茅等,台北市政府公園處一度很憂心,怕這些植栽看來像野草、遭質疑,他力爭後才被接受。

吳書原說,官方當然有壓力,因為民眾習慣看花團錦簇的植栽,認為觀草類像雜草。但其他景觀設計師不見得像他那麼幸運,交八公園旁邊的交六公園,設計師想種手冊上沒有的植物就被否決。

吳書原表示,公共植栽等手冊應鼓勵設計單位多用原生種,若一定要列出植物,也應全列,否則不論公家單位、建設公司等,會以為列在手冊上的才可用。他也指台灣營建研究院專業非景觀,建議加入景觀界、植物專家意見。

 

 

 

 

全文引用自: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947923
作者:2019-07-24 聯合晚報 記者 何定照/台北報導


你可能還會有興趣的文章:

如何判斷廠商「擅自減省工料情節重大」?

小六生將 廢棄酒瓶 變身再利用成為綠建材

「建築就是材料的倉庫」 促循環利用 荷蘭推建材履歷平台